XPJ·(中国区)官方网站

      中心动态
      数字金融 | 杨涛:新形势下的金融发展重点探讨(上)
      2023-03-02

      以下文章来源于金融科技研究 ,作者金融科技50人论坛

      导读:2月28日,由金融科技50人论坛联合XPJ、高景立学共同推出的“2023数字金融公益直播课”顺利开讲。首期嘉宾邀请到中国社科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金融科技50人论坛学术委员杨涛教授,分别从“金融助力共同富裕”“金融数字化变革”“金融如何更好的支持绿色可持续发展”三个层面,聚焦“新形势下的金融发展重点探讨”,近两万读者通过直播平台观看。

      以下为实录内容(上):

      欢迎大家聆听我们的2023数字金融公益直播课,今天,首次课程由我给大家带来关于新形势下的金融发展重点的探讨。

      在有限的时间内,想从几个方面和大家进行交流。首先,当前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越来越复杂的局面,如何梳理清楚金融发展和金融改革背后的线索?我想从供给侧改革的视角和各位进一步探讨背后的发展逻辑;其次,我将聚焦“金融助力共同富裕”“金融数字化变革”“金融如何更好的支持绿色可持续发展”三个层面,探讨金融在实现自身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如何抓住经济社会发展中最重要的几个问题。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经济社会挑战如何驱动金融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

      我们知道现代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血液,它的发展演变不仅是依托于自身的规律,更重要的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趋势性和规律性的特点。我们简单的回顾历史可以看到,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于金融改革和发展作了全面部署,也列出了金融体系改革的一系列重要问题。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提出了要改善金融支持服务大众创业和市场主体的创新。同样2015年,席大大总书记在两次重要的会议中都指出金融如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如何更好地支持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如何让农民、各种各样的低收入人群、特定的群体都享受到更好的金融服务。所以进入到新世纪之后,金融被赋予了更高的历史使命,大家对它的预期还是比较高的。

      但现代金融体系建设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也遇到了很多问题和挑战。比如2015年6-7月,产生了一场股灾的冲击和影响。2015年底,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演进,出现了鱼龙混杂的现象,具有代表性的是E租宝事件和泛亚事件,对于当时的金融稳定带来非常深远的负面影响。再往后,在整个金融行业快速扩张的同时,也出现了所谓的资本乱象。

      由此,一方面我们希望金融在政策的支持下更多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另一方面,它自身也需要具有更高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2017年,在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中,如何处理好金融发展的风险、效率和安全的边界,成为政策层关注的重中之重。特别需要讨论的是,此次会议指出“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把金融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为了在新形势下更好地推动金融改革与发展,2019年中央政治局学习会议上进一步明确了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整体思路。我们知道经济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近年来我们经济社会发展当中重要的政策主线之一。这说明,着眼于经济问题,不仅要考虑短期需求侧问题,更要考虑中长期供给侧的优化问题。与之相应,金融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的是金融既要服务于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方向,金融自身也要实现高效、持续、健康的发展。所以,这一线索始终贯穿了近年来我们经济金融的发展,以及政策层的核心理念。

      当然,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渐稳步推进的过程当中,我们仍然遇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以网贷平台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行业,从遇到问题到逐渐退出,再到后来的大型互联网平台的反垄断,给我们近几年的金融发展同样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

      总结刚才所说的典型的历史事实,我们可以看到,金融发展的核心问题就是要处理好效率与安全的“跷跷板”。安全考虑的是系统性风险与非系统性风险的衡量问题,效率则是衡量整个金融业如何更加高效地、稳健地运行,并且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目标。

      我们知道,伴随着党的二十大的顺利召开,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成为新形势下面临的重要主题。与中国式现代化相应的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和新发展格局。这对金融又带来了一些全新的要求,也构成了现在无论是从学术界、从业人士,还是政策层都需要关注的一些核心问题。延伸出来第二个想和各位讨论的主题是,金融助力共同富裕成为新形势下金融改革与发展的核心主线。

      我们可以看到,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内容,这也是一项长期任务,它不是简单地去“分蛋糕”,而是强调先“做大蛋糕”,在“做大蛋糕”的过程中不断优化分配机制。事实上,实现共同富裕离不开两个方面的重点问题。一是经济增长要持续推进,才能保证整个“经济蛋糕”不断地做大;二是在过程当中完善分配结构。从这里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金融可以在其中发挥更多的作用。因为金融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当中最核心的血液,不仅影响到每一个经济主体,而且与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是密不可分的。特别是伴随着数字化与新技术的应用,金融自身的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它可以用一些全新的手段,更高效、更低成本地来实现原有的大家希望达到的行业战略目标、国家战略目标。要更好地认识新形势下金融发展的核心任务,我们需要从金融支持共同富裕这一战略目标引领下的需求与供给的两个层面出发。

      其次,在共同富裕目标下,有哪些金融需求值得我们关注,然后再来看金融从供给侧能够做些什么事。

      从理论层面来看,衡量共同富裕可以有不同的经济指标,比如收入、财富和消费等。

      第一,从收入分配来看,根据统计局最新的统计数据,2021年我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为0.466,事实上处于收入分配的警戒线上。就优化收入结构、提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来说,金融显然有众多的需求需要得以满足,不仅是微观层面,而且是宏观层面;不仅是蛋糕细分的层面,而且有蛋糕做大的层面,都有一系列的需求,给我们金融提出了新的历史要求。

      第二,从财富分配来看,可能情况更加复杂。自从新冠疫情对全球带来冲击和影响,包括我们国家在内,众多国家都面临着财富分配的挑战。据瑞士信贷《全球财富报告2021》显示,依托财富分配的基尼系数也处于一个不断上升的趋势,值得我们进一步的关注。因此在应对财富分配的方面,需要金融在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优化财富管理模式等方面做文章。

      第三,从消费结构来看,无论是从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不同年龄、不同收入等消费主体的角度,还是从食品、衣着、居住、设备用品、交通、文娱等不同消费对象的角度,也存在一些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这些问题给消费金融创新带来了更多的要求。

      从实践层面来看,我们也可以进一步理解金融支持共同富裕过程当中的需求特点。有一篇文章,大家值得去读一下,是习总书记在2021年《求是》杂志上专门撰文指出了促进共同富裕的一些重大举措。这些重大举措正是新形势下支持共同富裕的着手点,包括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着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对高收入的规范和调节;促进人民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这些着力点大多数都和金融密切相关的,对于金融的供给、金融的服务、金融的知识效率也带来了更加精准的需求。

      当梳理了从理论到实践层面,金融支持共同富裕的需求之后,我们就可以从金融供给侧来看能够做一些什么事。

      第一个需要关注的视角是,从普惠金融到支持共同富裕,全面、有延续地进一步提升现有的金融发展理念。众所周知,普惠金融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2015年发布的《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指出:“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是当前我国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对象。”在理论层面,普惠金融既有狭义的概念,也有广义的概念。狭义的概念是指针对特定的群体提供特殊的金融工具予以支持。而广义的概念,则是涵盖所有的金融服务主体,来弥补原有金融服务的短板。不管是基于狭义还是广义的,它核心目的都是为了解决金融发展当中的一些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

      伴随着数字化的演进,2016年我国央行推动各国协同发布《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又提出“数字普惠金融”,并将之界定为“泛指一切通过使用数字金融服务以促进普惠金融的行动”,即利用数字化手段来解决传统土地金融发展当中的难题。当前,在我们提出了金融支持共同富裕之后,原有的普惠金融的思路与理念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金融支持共同富裕的重点不仅包括广义的普惠金融,而且可以进一步涵盖以金融措施来解决更多的结构性矛盾问题。比如我们通常说的金融支持经济增长,如果说它能够有效地支持经济蛋糕快速地做大,自然而然,它也是金融支持共同富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形势下,相关的一些理念不断地进行演变,不断地得到拓展。

      当然,我们从普惠金融到金融支持共同富裕,事实上和其他一些强调金融社会责任的理念也有一些交叉相通之处。在这样一个演变的思想基础下,我们首先看到金融要支持好共同富裕,它既需要被动地从自身的角度做好一些基础性的工作,也可以主动出击,多做一些创新的事情。因此,金融自身的健康发展对促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命题,其潜台词是,如果说金融自身出了问题,姑且不说主动的能够为实现共同富裕做一些增量的贡献,它还有可能自身就变成了一个负面冲击因素,这是值得我们警惕的。我们可以从几个简单的侧面进一步理解这个问题。

      首先,金融自身需要不断的优化功能与增强稳健性。金融的功能,教科书告诉我们有支付结算、资金的跨期配置、风险管理等等,这些已经成为宏观经济运行最重要的基础,而且组成“金融”的这些要素,现在也变得越来越复杂。整体上看,从金融细分的视角、从量的角度来说,我们国家在全球很多指标都居于领先,但是核心竞争力还有所不足,质量的“质”还存在很多问题。所以,如果金融在未来的发展当中,这些功能不断的优化、稳健性不断的提升,天然的就为共同富裕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基础性的稳定条件,这是金融自身可以做的。

      其次,现代金融活动也带来了众多新风险和挑战,可能对实现共同富裕带来一定负面影响。从宏观层面来看,经过多年金融风险攻坚战,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应对取得阶段性成果,总体处于可控和收敛状态。但也要看到,由于体制性、机制性、周期性和行为性等因素叠加,尤其是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和外部国际环境动荡,也使得潜在金融风险积累仍然不容忽视。从微观层面看,加强金融消费者保护也是重中之重,既要事前预防,最大限度地避免各类风险事件的发生,又要在事中更好地监督控制金融服务质量,还需完善事后保护,一旦出现问题能够最大程度地挽回消费者的损失。如果说我们能有效地把一些风险和挑战把握好,就会对支持共同富裕创造一个更好的前提条件,这也是金融自身应该做的。

      最后一点,金融活动努力“向善”也能够为共同富裕“添砖加瓦”。比如,早期强调社会责任,这两年又把ESG作为一套系统性的理念和规则应用到产业发展、金融发展当中,大量的金融机构都在积极的拥抱ESG。这个过程,是有助于提升治理水平、降低风险,也可以获得社会效益和长期价值,这就是金融活动努力向善可以做的事情。再比如,金融机构还可以作为公益事业的参与主体,参与到各种慈善活动当中(当然这种参与不是一种道德绑架),需要真正的通过这种活动,既有利于实现社会价值,又有利于提升自身的品牌价值。除此之外,在很多金融产品设计当中也有一些非常重要的发展空间。比如在信托的产品设计当中,还有公益信托、慈善信托,它同样也是勇于体现金融自身的业务拓展、努力“向善”的探索。

      综合来看,从以上几个视角,金融只要扎扎实实做好自身的工作,自身实现稳健发展,就能够为助力共同富裕创造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

      接下来,金融业如果“主动作为”,就可以为共同富裕做出更多的贡献。金融业从哪些方面可以积极主动的作为?

      首先,金融如何致力于服务增长、促进就业方面,是实现共同富裕基于中长期最重要的一个历史使命。当前,我们国家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挑战,国内外面临的复杂形式是前所未有的。之前中央也提到,我们现在面临的既有需求的收缩问题,又有供给的冲击问题,还有预期转弱问题,种种问题结合在一起,面临的这种变局是前所未有的。如果把历史周期拉长,可以看到,2008年金融危机实际上对于各国来说都打破了原有的增长模式。在2008年危机之后,各国都面临劳动生产率增长乏力,“经济火车头”难以起到拉动作用。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再加上近几年全球形势日益复杂、新冠疫情的冲击和影响,导致各国基于中长期来看都开始遭遇了增长的难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既面临共同的挑战和压力,也有一些特殊的挑战。同时,中国作为一个巨国经济体,同样拥有全球少有的比较优势、资源禀赋。这种情况下,金融如何发挥有效的价值来促进增长,改善增长的结构、带动增长的质量不断提升,显然是金融主动作为应该起到的最重要的历史使命。

      其次,是弥补金融服务的短板,更好支持经济弱势部门或主体,缓解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矛盾,从而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良好的基础环境。普惠金融发展以来,金融服务的短板就一直存在。以中小微企业为代表,面临着一些天然的比较劣势:比如抵押品不足、财务标准化不足、利用金融资源的能力不足、议价能力不足等。与之相应,这些年来我们与普惠型支持有关的金融支持在不断地增长,快速地上升。但与此同时,还存在一些结构性的问题,比如从数量和规模来看,这几年普惠小微的贷款增长非常之快。但是,如果我们基于金融支持共同富裕的视角,就需要更多考虑背后的逻辑。我们不仅仅是把更多的资金和资源提供给这些弱势部门,而且我们要利用金融的信息优势、比较优势、渠道优势,来协助增强一些弱势的市场主体,利用金融资源来持续地发展、拓展市场,来维持自己的生命力延续。由此,这也给金融机构、金融科技企业带来了更多的要求,因为仅仅靠获得金融资源,不足以保障弱势的市场主体真正能够生存下去,所以这也是我们讨论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另外,在金融体系的很多层面,都可以对实现共同富裕带来新的助力。我们讨论的问题已经跨越了传统的金融的理念,到了一个更广义的范围内。这里以消费金融和财富管理为例:如果从普惠金融的视角来看,消费金融、财富管理有时候很难纳入其中,但从金融支持共同富裕的视角,这两者都变得非常重要。消费的不平衡、不充分,天然的也是共同富裕当中存在难题的一个侧面。同时,谈到促进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时,总书记提了要扩大中等收入人群的规模。中等收入人群面临的既有消费金的问题,也有财富管理的问题。由此衍生出,如果在消费金融发展中,不是片面的让一些特定的群体加杠杆,而是利用金融服务水平的提升,理性的利用金融手段触达更多的人群,为不同层次的消费者提供适度合理的消费信贷支持,显然能够改善消费者的获得感,使得他享受到社会进步、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这就是其中应有之义。对于中产阶级、中等收入人群、低收入人群,也都面临不同层面的财富管理的要求。很多数据都表明,我国当前整个家庭的财富结构还是存在很大问题。比如,在包括房地产在内家庭财富结构当中,我们国家实物资产占整个家庭财富接近80%,截然相反的,欧美尤其是美国多数都是金融资产。而在我们有限的家庭的金融资产当中,存款加固定收益类产品占据了70%-80%,其他一些权益类产品占比相对较低。从流量的角度来看,财富管理是与增加居民的财产收入密切相关的。在我国,整个居民的收入结构主要分为劳动报酬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其中财产性收入的占比是非常低的,只有个位数。而且在统计意义上,还有一部分财产性收入是家庭拥有自有住房,但是这些住房是自己使用,没有出租,如出租的话,它能够以租金计入到居民的财产性收入中,所以有一部分虚拟的财产性收入。如果去掉这一块,居民的财产收入增长显然还是乏力的,这就制约了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快速增长,同时也是我们和欧美相比的一个重要短板。因此依托于金融知识,共同富裕就给财富管理带来了更高的要求和历史使命。财富管理不仅是服务于高净值人群,而且要面向客群更加庞大的中等收入人群、中低收入群体,通过积极地使用新技术,加大普惠理财产品的创新、服务供给。金融体系的很多方面、金融的很多要素和产品,都可以在助力共同富裕当中发挥应有的价值。

      最后,我们需要创造更多平等的金融机会。这是过去大家可能关注度不太够的,因为金融是高门槛的、专业性的、特殊性的。如果由于门槛问题使得很多人无法有效地利用金融手段,就会造成金融资源利用机会的失衡。我们现在强调金融伦理,事实上就是和金融支持共同富裕中一个重要的门槛问题密切相关。现在强调的金融消费者教育,就是进一步地提升消费者的金融专业知识,能够促使他们更理性地参与金融投资、金融消费。如果未来大家在利用金融手段的过程中,有更好的基础、更平等的机会,就不会产生由于信息不对称、能力差异、基础知识差异而造成的严重不平等现象,从而也弥补了可能产生共同富裕矛盾的重要因素。 总结看来,无论是从间接被动的角度,还是主观积极的角度,金融在支持共同富裕中都有众多的工作需要完成。当然,我们为什么要强调金融支持共同富裕是一个最重要的主线,是因为如果不解决共同富裕的难题,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是难以为继的,是不可持续的。所以,金融支持共同富裕不仅仅是一个社会责任问题,而是通过一系列发展模式、支持模式的变革,为自身的发展环境、自己的客户基础创造更好的条件,这也是商业利益和社会利益有效结合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友情链接: